春日萬物競相長,共聚我校話教研。中國文化博大精深,詩詞歌賦更是囊括了傳統文化的精髓,如何提升老師們在古典文學課堂上的授課能力,讓學生愛上《詩經》,愛上閱讀,圍繞以上問題,3月28日市中區八年級語文教研活動在我校順利舉行。
講座
淺談初中生古詩詞賞析方法
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,古典詩詞是豐厚博大的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,它給予了我們豐富的精神營養,哺育著一代代華夏子孫。今天,樂山市實驗中學的方成林老師就“淺談初中生古詩詞賞析方法”在會上跟老師們進行了分享,讓老師們收獲頗豐。
不朽的經典,無盡的美韻
——《關雎》《蒹葭》整合閱讀
梅雨老師從“形美”“音美”“意美”三個方面帶著同學們學習《關雎》《蒹葭》,從中體會了詩歌中所呈現的不同層面的美。通過閱讀、鑒賞、分享,去感受詩歌中所延伸出的人文素養和精神內涵。
絕美《詩經》,澤被后世文學
熊麗萍老師,通過“不學詩,無以言”導入本堂課程,圍繞手法美、意境美、音樂美多維度引導學生對后世文學的澤被。由課內延伸到課外,呈現了《詩經》對于愛情、友情、安邦定國……的重要影響。
教研員講座
市中區教師發展中心中學語文教研員作了題為《不學<詩>,無以言——今天我們為什么讀<詩經>》的專題講座。
李老師圍繞“今天我們為什么讀《詩經》”“用怎樣的心讀《詩經》”這兩個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。引經據典,從鮮活的《詩經》中舉例,詩意地分享了《詩經》中關于人的天真、憂慮、孤獨和幸福,讓參會老師們真切體會到《詩經》是不可不讀的經典。李老師還在講座中引用《文心雕龍》中的話告訴老師們,“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,觀文者披文以入情”。作為授課者,應該引導孩子們和詩對話,和詩人對話,去面對文字背后的生命,去感悟詩中的真實情感和生活狀態。
最后李老師對參會老師提出了要求。她明確表示,語文所承載的使命,絕不僅僅是分數,更應是讓學生對課堂有興趣,愛上閱讀,愛上文學。這樣才能讓我們教學更有意義。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