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雙減” 不是在教育質量上做減法,而是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課堂是“減負、增效”的主陣地。為了減負提質,樂山藝術實驗學校小學數學組積極探索社會化學習教學模式,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,打造高效課堂。
什么是數學課堂中的社會化學習?
數學課堂中的社會化學習就是學生基于學習小組開展的,致力于數學素養與社會化素養協同發展的交往式數學學習。教學課堂中社會化學習的主體是學生,場景基于學習小組,核心目標是促進學生數學素養與社會化素養的協同發展,基本生態則表現出交往的關鍵特質。
數學課堂中的社會化學習的四個環節:
課堂中,開展小組共學,學生在目標的參照下,有效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,團隊成員帶著自己課前的研究成果,在學習小組內展開充分的交流。通過教師有效追問與師生共思共議,學生的認識,從膚淺走向深刻,從零散走向結構,從知識技能走向數學思考,從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,從看得見的數學內容走向看不見的方法素養,從學科關鍵能力走向情感、態度、價值觀。
社會化學習聚焦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,聚焦課堂質疑深化,著力構建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的高效課堂,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,實現課堂教學的輕負擔、高質量、低耗時、高效益。
展示活動結束后,數學組召開專題教研會,對每位老師的課進行分析和評價,并對社會化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進行進一步探討。每位上課教師在上完課后,認真完成課后反思,并在后續的教學工作中繼續開展社會化學習教學模式的探索。